实验心理学的故事
查看(1347) 回复(0)
香尔滚姐姐
  • 积分:4722
  • 注册于:2014-05-23
发表于 2014-10-24 11:17
楼主

一、错误记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大多数心理学家还在研究记忆中可保留多少记忆量时,Bartlett 却开始研究记忆中所保存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记忆了。换言之, Bartlett 感兴趣的是记忆在质和量上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知识经验如何影响他们对记忆的提取。 1932 年, Bartlett 的巨著《记忆:实验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问世,这本书对以后的错误记忆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所谓错误记忆,就是指错误的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曾经呈现或发生。 Bartlett 通过让被试来学习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如一个故事),然后让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做出多次回忆。利用这种方法,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减及变化的情形。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幽灵战争”。

实验程序


首先让被试阅读下面的故事: 一个晚上,有两个从伊古拉来的青年男子走到河里想去捕海豹,当时,天空充满了浓浓的雾气,非常平静,然后他们听到了战争的嘶喊声,他们想“也许有人在打仗”,他们逃到岸边,躲在了一根木头后面,就在这时,有几艘独木舟出现了,他们听到了摇桨的声音,看到其中一艘向他们驶来,船上坐着 5 个人,那些人问道:


“我们想带你们一起到河的上游去跟敌人打仗,你们觉得如何?”


其中一个年轻人说:“我没有箭”。


他们说:“箭就在船上”。


这个年轻人说:“我不想跟你们去,我可能会被杀死,我的亲戚朋友都不知道我去那里,不过你……”。


他转向另一个人说:“可以跟他们一起去”。


因此,一个年轻人就跟他们走了,另一个年轻人回家了。


当战士们沿河而上,到达卡拉马另一端的村庄。村庄的人涉水而来,开始战斗,许多人因此被杀死。就在此时,这个年轻人听到其中的一个战士说:“快,我们回家去!那个印第安人被打死了。”这时年轻人想:“哦,他们都是幽灵”。他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但他们却说他被射死了。


于是,这些独木舟回到了伊古拉,这个年轻人上岸后回到家里,并且点起了炉火,他告诉所有人说:“看!我跟这些幽灵一起去打仗,同伴中有许多被杀死了,攻击我们的对方也死了不少人。他们说我被射中了,但我并没有感到任何的不适。”


他讲完这些话之后,安静了下来。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倒在了地上,有黑色的东西从他的嘴里流出来,它的脸扭曲变形。人们跳起来,大声呼叫。


他死了。


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记忆复述这个故事。

实验结果


被试在回忆这个故事时,出现了相当有规律的错误,这些错误记忆大多和被试生活的文化环境所认同的思维逻辑与习惯相对应。 Bartlett 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故事中的内容往往被忽略掉一部分,一些玄妙的内容被舍弃了,故事也会变得越来越短,更有趣的是,被试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使故事变得更加自然合理,有时甚至渗入一些伦理内容。被试在错误记忆中所做的许多转换和曲解是为了使故事更规范、合理化——至少符合英国人的文化特点(被试是剑桥大学的本科生)。

讨论

   Bartlett 认为,回忆出现错误是理所应当的,当回忆与原始材料毫厘不差反而是不正常的。他认为,被试对“幽灵战争”的曲解和增删主要是由于英国被试没有对原故事建立正确的图式,被试在阅读这个故事时,形成了一个关于该故事的抽象表征,该表征一般为其个人的信仰、情绪以及过去经验所同化,因此许多故事细节被去除,其他的则同化于长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结构。被试对北美印第安文化理解很少,所以形成的抽象表征导致他们在编码提取阶段会产生错误记忆。他还假设如果被试是印第安人,那么错误记忆的程度会相对小一些。

小结


后继的心理学家开始了对错误记忆的研究,错误记忆的研究不单单局限在实验室研究,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跃然成为继内隐研究之后,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又一大研究热点。



(采自《记忆心理学》,杨治良等著, 1999








很早以前的心理学实验




大约公元前 700 年,古埃及的国王为了探寻语言的起源,将一个男孩交给牧羊人抚养,并且命令他不许和这个孩子说一句话。当这个孩子长大后,他被带回到国王面前,这时他发出的第一个音节听上去很像埃及语中的“面包”。国王由此得出结论:埃及人的语言是天生的。


从广义上讲,也许这可以看作是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因为它所研究的是心理现象——言语,而且其中还使用了控制——让牧羊人来抚养男孩且不许他和孩子说话。而实验法的要旨之一正是采用控制。当然在严格意义上,它仍不能被看作是心理学实验,更不能和近现代心理学实验相比。


从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应该是发生在实验心理学诞生之后。我们知道,实验心理学是在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它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以操作性的量化手段来探寻人类心理奥秘的有效途径。



(采自《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著, 2005








二、感觉剥夺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性动物,丰富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剥夺了人们接触环境刺激的权力会发生什么情况?何谓感觉剥夺呢?


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有机体处于这种状态,外界的声音刺激、光刺激、触觉刺激都被排除。几天后,有机体发生某些病理心理现象。感觉剥夺现象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员身上时有发生。沙漠远征的人、飘落孤岛的海上遇难者都有可能发生感觉剥夺现象。对感觉剥夺的研究始于二战后, 1954 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 感觉剥夺 实验。

实验程序:


实验中,研究者给被试准备了一个小的隔离室,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如果愿意待在隔离室里,就会每天得到 20 美元的收入(在当时 20 美元是相当高的金额)。被试的手臂上被套上纸板筒,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在隔离室里有固定的器械,被试可以随时通过操作器械来获得食物和饮料。


实验者的要求是被试必须安静的躺在小床上,不能随意跑动。在感觉剥夺期间,实验者还会对其中的一部分被试通过话筒提出一些测验或问题,同时还会向被试呈现一系列令人厌烦的阅读资料。而另一部分被试作为控制组则坐在安静的房间里,听录音中的对话。

实验结果:


实验者对实验的预期是,被试起码会在隔离室呆上几天,结果有一半的被试不到48 小时就放弃了实验。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在实验的感觉剥夺期间,隔离室中的被试表现出了明显的紊乱现象,他们没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出现错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反应。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进行到第4天时,被试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实验者发现大概有 80 %的被试都报告有幻觉体验。幻觉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 )被试报告感觉身边有好多线条或圆点在闪现。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幻觉内容远远超过被试的控制程度,虽然被试戴着半透明的镜片看不清东西,但却能够想象而由此产生了幻觉;( 2 )被试常常伴有把自己的身体看成两部分的幻觉。甚至有的被试报告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失去了重心,漂浮在半空等等;( 3 )在实验过程中甚至实验结束后,被试判断距离的能力和审视三维空间的能力都有些紊乱。有的被试在停车场不能正确的判断自己的车子和别人车子之间的距离这种现象是极为可怕的,如果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实验者继续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被试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感觉剥夺现象的研究不仅对于讨论病理心理现象有其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特殊环境下 ( 航天、航海、潜水等 ) 的工作人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感觉剥夺现象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加拿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感觉剥夺的研究。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湖北省省会城市是哪里?(答案为两个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