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 - 话题

中传媒(基础试题)新闻史部分历年真题
查看(1767) 回复(0)
fox9319
  • 积分:2834
  • 注册于:2011-04-01
发表于 2011-06-20 12:11
楼主
一、名词解释部分

1、  邸报(90、98):我国最早的报纸。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2、  新华通讯社(90、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简称新华社。前身为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 。1931 年11月7日成立于江西瑞金,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1937年1月在延安改名为新华社 。

3、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90):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使命,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如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成为世界知名的重要媒体之一。

4、  Radio Beijing(1990):即北京电台。其前身是1949年2月2日诞生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51年其更名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从陕北迁往北平,同时利用接收国民党北平电台的设备开始广播,即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5、  北京电视台(1990):新闻史上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标志我国的电视事业开始加入世界电视发展的行列;也标志中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的北京电视台是以北京市观众为服务对象的电视台,1977年筹建并开播。

6、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92):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由《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和新闻界同仁夏衍等人共同发起成立,60多年来,伴随中国革命的成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2000年11月8日,在记协生日的时候,新中国有了第一个“记者节”。

7、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92):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学术团体。1996年10月在北京成立。学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组织会员开播电视的学术研究,以促进中国广播电视的改革和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素质的提高,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8、  范长江新闻奖(1992):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设立的新闻奖。1935年,我国处于民族危亡的年代,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到贫穷落后的大西北采访,他看到了当地人民的苦难,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连续发表了反映当地人民备受煎熬压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涨以及工农红军坚持战斗的通讯,引起国人的关注。范长江也因此一举成名。后来他又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奋斗几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范长江是中国新闻界著名的杰出的代表,用他的名字设立我国中青年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开拓新闻事业的未来。本奖从1991年起每三年举办一次,但自2000年起本奖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

9、  中央广播事业局(1992):前身是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管理全国广播事业的领导机关,1949年6月成立于北平。

10、 韬奋新闻奖(94):韬奋新闻奖是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而设立的。韬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著名评论家、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邹韬奋先生生前十分重视编辑与通联工作,他认为“读者来信是报纸的维他命”。韬奋精神感人至深。本奖是受中国韬奋基金会委托,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奖励我国新闻编辑及通联、校对、资料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本奖从1993年起每三年评选一次,从2000年起本奖改为每两年评选一次。

11、齐越(94):齐越,原名斌濡。教授。直隶(今河北)高阳人。1946年毕业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1949完成了开国大典的现场播音任务。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播音艺术指导、播音部副主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著有《寄语青年播音员》,合译有《朗诵艺术》。

12、徐宝璜(95、04):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18年开办新闻班,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并担任过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13、“苏联呼声”广播电台(95):抗战时期,苏联以苏商的名义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上海建立的广播电台,1941年开始播音,用英、俄、日、中四种语言播音。报道内容为反法西斯斗争的消息和评论等,还有一些娱乐性的节目。1947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14、“客里空”(95):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萧之翻译的一部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他不调查了解,坐在指挥部拟稿。专靠杜撰虚假、空洞的文欺世盗名,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因此成为该剧抨击的对象。后来,“客里空”成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15、中央电视台(95):中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简称CCTV。

16、拒检运动(97、02):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新闻工作者们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而发起的反抗国民党当局“原稿送审制度”的运动。1945年8月份,黄炎培先生的《延安归来》一书未送交新闻检查官检查就直接出版,这一行动逐步演化成为当时重庆各新闻出版集体宣布,稿件出版不再送检的“拒检运动”。 而且也得到各地一些新闻出版社和大学的响应,迫使国民党当局最后不得不宣布废除“原稿审查制度”。这一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也非常巨大,这一另人满意的答案也是众多人民一起努力后国民党不得不作出退让的结果。

17、“定本”制度(99):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18、《新青年》(99):1915年上海,群益书局,陈独秀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初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改本名。16开月刊,每6号一卷。创刊号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打出科学和民主的大旗。

19、癸丑报灾(00):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20、《热血日报》(00):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中,中共中央创办的党报史上的第一份日报,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4开4版日报,瞿秋白为主编,每期1万字,刊载短小时评,读者通信和大众文艺作品等,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点,13天后被迫停刊。

21、埃德加·斯诺(01):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年第一个进入陕北采访的外国记者,他所写的《西行漫记》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与中共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震动。后两次重访中国,著有《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为促进中美人们友谊倾注了心血。

22、“竖三民”报(02):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
    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23、时务文体(03):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 “时务文体”。  这种文体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夹带口语和外来语,为变法维新而呐喊,使朝野震动,令读者开眼,风靡一时,并为后世政论报纸纷纷效仿。

24、《晋绥日报》(04):1940年9月,晋西北地区在山西兴县创办了《抗战日报》。该报是晋绥边区的第一张铅印的报纸。1942年中央晋绥分局成立后,《抗战日报》成为分局的机关报。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因率先看站揭露“客里空”运动在新闻界享有盛名。

25、梁启超(05):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26、反“客里空”运动(05):“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有的记者在报道中歪曲事实,针对这个问题,1947年党中央加以纠正。同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27、林白水(06):名懈,又名万里,字少泉,号宣樊、白水等,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曾两度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兼学新闻。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报》、《社会日报》等报纸的编辑、记者、主编和社长。1926年8月因所写《官僚之运气》一文触犯当局,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杀害。

28、“苏报”案(07):我国近代著名报案。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氏之关系》一文。《苏报》这样毫无忌惮地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

29、邵飘萍(07):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
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
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30、【外新史】爱德华·默罗(03、05)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广播电视活动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痕迹;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现在请听》,极受欢迎。默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了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报道。         

31、【外新史】路透社(04):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0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在德国亚琛创办,1851年迁址到伦敦。创办人路透原为德国人,后加入英国籍。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讯社扩展成为一家大公司。路透社的消息大致有特急快讯、急电和普通电讯三种。

32、【外新史】炉边谈话(05):美国政治史上和广播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在危难中就任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他利用新型的大众传媒,在广播中发表演说,向人民直接解释“新政”的纲领、意义和措施。同年3月12日、5月7日、7月24日、11月24日,罗斯福总统闲适随意地坐在白官楼下的起居室,在夫人的陪伴下,通过实况广播向千万美国普通大众发表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演讲,这就是著名的“炉边谈话”。

33、【外新史】《新莱茵报》(06):全称《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刊于 1848年欧洲革命大风暴中的德国工业中心科伦。这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大型日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对于欧洲大革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简单题部分

1、简述古代小报的产生及其特点。(00)
答:(1)小报是当时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要求和愿望的非法出版物。小报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2)特点:① 小报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的名称;② 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北宋以前,还没有专业化,徽宗时期以后,才逐渐形成唯一种职业,社会上开始有了一些“专以探报此事为生”的人;③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④  “小报”的主要内容是: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等时事性政治材料;⑤ 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⑥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泛;⑦小报本身并没有言论,只是通过它所选刊的文件和消息来表示它的倾向;⑧小报的出版,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

2、简述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内容与意义。(02)
答:(1)1948年秋天,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集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10月2日刘少奇到华北记者团学习班做了长篇讲话,即《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2)谈话提出了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①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思想上要艰苦,独立地做理论的、系统的工作,要独立思考,在分析之后加以正确的判断;③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要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论,学习阶级分析的方法;④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还要懂得两条战线的斗争,善于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办报,坚定地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既批评“左”的倾向,又批评右的倾向。
    (3)意义:①刘少奇的谈话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文献,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和希望;②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③为当时的新闻业务学习与研究提供了纲领性文件,为迎接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到来做了准备;④对今天广大新闻工作者搞好新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04)
答:(1)创办情况:该报是1815年8月5日,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派遣的传教士米怜,为协助马礼逊出事传教工作,在马六甲创办的中文月刊,以作为他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2)宗旨:该报为纯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因此刊物中绝大部分篇幅用来直接宣传基督教教义。
    (3)①《察世俗》虽刊有许多“砥砺道德”,进行伦理说教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具有极浓的宗教色彩是其一大特点。②从报刊业务来看,《察世俗》表现出中国古代报刊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尊重读者心理。因为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状态下的中国人,对于基督教,以及近代报刊感到非常陌生,甚至疑惧。基于这种读者状态,《察世俗》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儒学的观点来阐述基督教义。其次,写作问题丰富多彩。除论说性文章外,该刊物还有小故事、笔记小品、七言诗、对话题和警言集纳等样式。

4、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情况(04)
答:(1)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

5、简述“新生事件”的经过。(06)
答:由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因宣传抗日救亡,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仇视,于1934年被当局查封。《生活》被封后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又出版了《新生》周刊。《新生》沿用《生活》原班人马。有韬奋的挚友杜重远主编,《生活》的编辑艾寒松协助。该刊仍然坚持《生活》的立场,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的卖过投降政策,因此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当局的忌恨。1935年6月,日本驻泸总领事借口《新生》转载的《闲话皇帝》一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当局禁止《新生》发行,惩办主编及文章作者。国民党当局即开庭审判,判处杜重远一年零二个月徒刑,并查封了《新生》周刊。这就是著名的“新生事件”。

6、简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电台的创办情况 (07)
答:P168-169

7、简述《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07)
答:(1)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
    (2)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①提倡民主,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自由;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要求争取人权、个性解放。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③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8、【外新史】简要回答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体制的特色。(03)

9、【外新史】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的办报活动(06)
三、论述题部分

1、试论范长江的新闻工作业绩及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90)
答:(1)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2)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开始了他著名的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之行,撰写了大量的旅行通讯。他通讯对西北地区的弊政,人民的疾苦,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作了分厂深刻的描述。同时,通讯还首次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一些真实情况,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久,报馆将这些旅行通讯汇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的西北角》。
(3)1936年12月,西安事件发生,正在绥远前线采访的范长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真相将导致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为了弄清事变真相,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进入事变中心西安。这次采访,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1937年2月15日,范长江根据陕北执行的采访材料,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引起了极大轰动,也激起了蒋介石的大怒。
(4)随后,范长江又接连发表了《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等通讯。这些通讯作品均辑入他的通讯集《塞上行》。
(5)范长江是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他的西安、陕北之行的系列通讯,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公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热情地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面貌以及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形象,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很多影响。
(6)抗战爆发后,范长江深入抗日前线,采写了大量通讯。1938年3月,他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后又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培养了大量记者投身抗日宣传的斗争中去。

2、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发表的历史背景、基本要点及对当前新闻改革的指导意义。(92、95)

3、试论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及其意义(93、02)
答:(1)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进行改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2)改版的后的《解放日报》面貌一新。社论不是每天必有,而是注意质量,突出党的衷心工作和群众生活。版面安排顺序也进行了调整。文风也明显改变。
(3)《解放日报》的改版,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办报”思想的确立。为了宣传无产阶级办报思想,《解放日报》连续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文章。这些社论、文章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以及文风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通过这次改革,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4、谈谈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新闻事业的斗争。(96)
答:(1)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段时期,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人们称其为“孤岛”时期。
(2)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地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利用“孤岛”的特殊条件和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商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如《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与此同时,一些爱国人士也以外商名义在上海租界出版抗日报刊,如《文汇报》、《华美早报》、《大美晚报》(中文版)等。
(3)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利用“苏商”名义出版《时代》周刊,使日寇占领区的人民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的言论和抗日消息。
(4)上海沦陷后,上海的30多座民营广播电台不屈服日寇的压力,拒绝向日寇登记。他们利用“孤岛”的特殊情况,向租界警务处登记继续播音,其中有的民营台还做了一些抗日的广播宣传,播出了爱国进步的歌曲。
(5)苏联以苏商的名义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上海建立的“苏联呼声”广播电台,还曾报道过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消息,并对二战做了真实的报道,从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6)“孤岛”时期,上海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所进行的宣传活动,他们的英勇斗争事迹,在中国的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5、谈谈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贡献。(96)
答:(1)邹韬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2)其报刊活动:①1926-10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②1932-1-9,他宣布《生活》周刊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③
1932-7建立生活书店,与生活周刊分开,以保存实力;④1933-7至1935-8游历欧美,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发表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后汇集成《萍踪寄语》。 “新生事件”后返回上海,1935-11-16创办《大众生活》;⑤1936-3-7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的继续;⑥1936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1936-6-7主办《生活日报》,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份日报。同时创刊的有《生活日报星期赠刊》;⑦1936-8-23在上海创刊《生活星期刊》。“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
    (3)贡献:首先,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还提出了很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报刊思想:①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②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③办报要有创造精神,造就报刊的个性④文风要“明显畅快”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编辑的四个条件: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畅达;至少精通一种外语。
   其次,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               
   这主要表现在:(1)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2)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3)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4)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

6、“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97)(还需要补充)
答:(1)开创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新旧思潮的激战;三次著名的论战(问题与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伪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学术、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具体问题的讨论(2)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常用述评形式,政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是一大创造。《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时评,又称杂文,后来发展成常用文体之一。(3)新文风的出现。《新青年》提倡白话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4)副刊的革新。“四大副刊”。(5)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已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专栏增多。重视直接采访报道。

7、谈谈邵飘萍的新闻活动及贡献。(97)
答:(1)邵飘萍,中国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曾用名镜清、振青,笔名飘萍、素昧。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于北京。(2)1911年赴杭州办《汉民日报》。因反对袁世凯,3次被捕入狱。1914年赴日留学,课余创办东京通信社,向国内报纸发稿。1916年回国,任上海《申报》驻北京特派员,先后写200多篇“北京特别通信”,深受读者欢迎。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向国内各报及外国驻京记者发稿。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同年与蔡元培、徐宝璜创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聘为导师,主讲新闻采访和新闻学理论,揭开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序幕。1919年《京报》因刊载指责段琪瑞政府的新闻和评论被查封,他再次逃亡日本,任大阪《朝日新闻》中国问题顾问。旅日期间撰写《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赞扬俄国十月革命。1920年秋回北京,复刊《京报》。1923年后在北京平民大学、国立法政大学任教,讲授新闻采访课,撰写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京报》为讲坛,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和“五卅”、“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3)邵飘萍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反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新闻界代表人物,在新闻采访、评论和通讯写作以及新闻学研究等方面,都有贡献,是中国新闻史上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

8、谈谈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采写和影响。(97)

9、谈谈范长江西北通讯的采写和影响。(98)
答:(1)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2)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身份,开始了他著名的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之行,撰写了大量的旅行通讯。他通讯对西北地区的弊政,人民的疾苦,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作了分厂深刻的描述。同时,通讯还首次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一些真实情况,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久,报馆将这些旅行通讯汇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的西北角》。
(3)1936年12月,西安事件发生,正在绥远前线采访的范长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真相将导致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为了弄清事变真相,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进入事变中心西安。这次采访,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1937年2月15日,范长江根据陕北执行的采访材料,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引起了极大轰动,也激起了蒋介石的大怒。
(4)随后,范长江又接连发表了《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等通讯。这些通讯作品均辑入他的通讯集《塞上行》。
(5)范长江是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他的西安、陕北之行的系列通讯,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公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热情地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面貌以及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形象,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很多影响。

10、试述中国早期广播事业创办的情况。(98)

11、试论维新变法运动中改良派报刊活动的特点及其进步作用。(99)

12、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宣传及其影响。(99)

13、试论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99)
答:(1)1948年秋天,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集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10月2日刘少奇到华北记者团学习班做了长篇讲话,即《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2)谈话提出了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①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思想上要艰苦,独立地做理论的、系统的工作,要独立思考,在分析之后加以正确的判断;③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要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论,学习阶级分析的方法;④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还要懂得两条战线的斗争,善于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办报,坚定地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既批评“左”的倾向,又批评右的倾向。
(3)意义:①刘少奇的谈话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文献,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和希望;②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③为当时的新闻业务学习与研究提供了纲领性文件,为迎接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到来做了准备;④对今天广大新闻工作者搞好新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4、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广播电视实现“精品战略”的背景、现状及意义。(00、01)

15、试论延安《解放日报》改革的成果与历史意义。(02)
    (1)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进行改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2)改版的后的《解放日报》面貌一新。社论不是每天必有,而是注意质量,突出党的衷心工作和群众生活。版面安排顺序也进行了调整。文风也明显改变。
    (3)其改革的成果:①重视报道党的中心工作。1942年整风运动是当时党的一项中心工作,《解放日报》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宣传整风运动,保证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②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正确地宣传了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③成功地反击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解放日报》组织组织宣传反击,尖锐揭露和声讨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的阴谋,引导并影响了国内外的舆论。④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4)《解放日报》的改版,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办报”思想的确立。为了宣传无产阶级办报思想,《解放日报》连续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文章。这些社论、文章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以及文风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通过这次改革,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16、试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和意义,对我们今天做好新闻工作有哪些启示。(03)

17、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意义。(04)
答:(1)邹韬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2)其报刊活动:①1926-10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②1932-1-9,他宣布《生活》周刊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③
1932-7建立生活书店,与生活周刊分开,以保存实力;④1933-7至1935-8游历欧美,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发表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后汇集成《萍踪寄语》。 “新生事件”后返回上海,1935-11-16创办《大众生活》;⑤1936-3-7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的继续;⑥1936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1936-6-7主办《生活日报》,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份日报。同时创刊的有《生活日报星期赠刊》;⑦1936-8-23在上海创刊《生活星期刊》。“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
    (3)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还提出了很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报刊思想:①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②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③办报要有创造精神,造就报刊的个性④文风要“明显畅快”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编辑的四个条件: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畅达;至少精通一种外语。(4)

18、《新青年》的报刊活动及意义。(05)
答:(1)《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
    (2)《新青年》前期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新青年》所刊载的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人的文章和读者通信栏关于“孔教”的辩难,汇成了“打倒孔家店”的强烈社会舆论。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当时封建统治者利用一切组织和报刊宣扬鬼神迷信,攻击新文化运动,巩固其反动统治。《新青年》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③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学反对文言文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中秋节中国人一般会吃什么?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