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 话题

做一次樱花烂漫的思考
查看(1442) 回复(0)
huitailang
  • 积分:451
  • 注册于:2010-08-02
发表于 2010-10-20 00:11
楼主
前言

    研究生考试我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了,同样的法学,同样的方向,不同的学校我奋斗了
四年,我自认为可以对她有一点见解,我也只了解法学,所以只能说这方面,考试的好处
、缺点人人都会有感触,但是我想说的重点是缺点,我自己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列
举了出来,分为如下几条:

一、    反对考试内容具有明显学术倾向性,或者学者新观点,尤其是本校老师的观点
原因是:
1、关乎学术态度
研究生的第一课是从入学考试开始的,研究生要记住的誓言是:终于学术,忠于事实,忠
于真相,谦虚谨慎!一开始就把一大堆的充满一面之词的学术观点丢给他要他记忆,老师
本身就是在以身示范——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做研究!
你在法学院门外,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同意吧,记住了,你就能进法学院。不同意,对不
起,请从外面把门关上!于是我看到:人一个一个接受了,为了将来能有机会继续攻读,
都放弃了坚持!我也一样:第一课,我学到的是妥协!
试想,你已经形成了第一印象,甚至共识,等你进了门,你还会反对他吗?还没有研究就
全盘接受,为求前途而低头!
不光这样,多数学生会懒惰成性,为什么,当你的第一步已经跨出,第二、第三会那么容
易迟疑吗?接下来发展可能就是学术腐败,我们渴望人才,希望他们有用,拿着国家的公
费,当然要做出东西来,但是他每次都是应付了事的,在毕业危机、论文数量要求之下,
偷工减料,甚至剽窃都可能出来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得便宜的事怎么会没有人干呢?
我不敢想象更严重一些:这些人天天想的事是如何走捷径,等到培养出来,他会信仰法律
至上吗?可能是人情,金钱或者其他,那样的人到了社会上执法,你能相信他不背叛法律
公正的精神吗?那到最后是什么在支撑法制国家呢?
所以我们在招研究生的开始就要选择塌实、肯流汗、愿意钻研的人,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
,把态度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方向性的问题。如果没有招到,是我们的考试本身出了问
题!
2、关乎学校前途
几乎每个学校的招生都有这样的潜规则,学校都愿意招收自己的学生,同等情况下本校学
生优先,我觉得应该反过来,同等情况下外校优先,这样有利于吸呐新人,同时也是推广
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的交换是最直接的方式。我们习惯于求同心理,其实求异才更能促
进我们的发展!
人的精力和头脑是有限的,导师在考试之前都怕见学生,但是出题多数加入了自己的喜好
,前途攸关,哪个人不是拼了命的去打听,老师累,学生更累,我们这些没有门路的外校
生最累。担心复习跑偏,担心复试问自己的毕业学校,心理压力真的很大!
考试不是靠学科实力,而是靠信息,这不正常!或许之前没有意识到,应该呼吁叫停!否
则考试意义已经不大,胜败早已成定局,外校考来的学生多数是考了不只一次,我绝对相
信他们的平均次数高于本校生,他们是在挣扎之后才得窍门!
3、关乎法学界前途
如果你想考法学院,就不要去看某个导师的书,应该先了解这个领域,以及所有学者的观
点,进门之后再讨论是否同意导师的观点。
要把观点的存活寄托在人们的评判上,而不是强加推行,在学生发表见解之前已经同意了
你推行的看法,他怎么愿意去倾听别人的声音,还没有搞懂怎么回事,一堆观点劈头盖脸
就来了,不知道倒是一种幸运!如果你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学说站得住脚,自己的学生会相
信,干嘛这么着急呢?而且这些观点你能保证将来不会被这些应试者中的一位推翻吗?而
现在你却让他当作正确答案写到卷子上。
你的最新学术观点是法律工作者应该信奉的圣经吗?如果不是,请从考题中走开!
没有任何一种观点可以永远统治法学界,而且,现在社会巨变,每个老师的观点都在改变
,一出来就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怎么可以,没有等学生把他的观点背下来,他又出
新书了,观点变了,考生也要跟着变,进不了永远都不能开口说话,等到进了门,恐怕已
经不想说话了。
考题中应该没有哪个老师的喜好,没有哪个老师的观点,只有法律本身而已!

二、    反对考试内容简单化:考单纯记忆、背诵

简单的记忆已经是大学之前的事,要想成材必须养成独立思考、富有个性的观念。
研究生考试之前每个人都知道考试涉及的内容,是学科内最基础,最基本,最应该具备的
知识,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哪位知名专家的权威观点,只有最朴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你
不需要知道哪位教授的专著,也没有必要,这是研究生的课程,你要做的就是把基础的内
容牢记在心里,把法律的精神和思维方式融入血液,你相信她,愿意去钻研,磨好自己的
剑!
我要说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在组织考试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平静、公正的心,心中应该对
应试者没有偏好,对法律本身没有偏好。在法学院的试题中,应该秉承法律这个原则,而
不是再加限定,北大的法律、武大的法律,不能把加入自己的观点的试题作为试题的风格

我觉得武汉大学的试题应该是渗透了武汉大学法学精神的基础知识内容的试题,从出题的
切入点,和考察深入程度体现风格,或者以小见大,或者粗中取细等等。而不是充满了武
汉大学法学观点的试题,我觉得两者有天壤之别,前者强调考察分析思考能力,后者注重
记忆背诵。
不考自己的观点,考通说。基本的东西是你应该掌握的,新观点还没有经过论证,还不是
很完善,设想考上的都是同意你学术观点的人,等到他进来之后又怎么会反对你,学术没
有争鸣怎么会有进步,我们总是要求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有没有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被扼
杀了呢?
现在这个时代任何最先进的观点都可以下载,这个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头脑中装的不应该
是哪些权威的观点,而应该是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应该有的思维模式,那种洞察力、敏锐
性和特殊的解决方式,这样才可以!
考基础的知识,出难度大的题目,要想答对一道题目,你必须对该内容和相关内容了如指
掌,出题把握“新”和“旧”,新要求最新,创新;旧,要求很旧,就是已经固定的观点
,通说。

三、反对考试指定本校的学术新著作为参考书目

我认为法学本科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不是教会一个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教会他如何运用
法律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并解决自己,身边,社会中的问题,指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可
以很浅显,但是很重要。
罗马法中的话都很浅显,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她不经典,我没有一一拜读过近代法学大家的
全部原著,但是我想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都读一遍很好,汲取营养应该全面,不读原著
,那你就思考书上总结的所有的观点,我这么讲主要目的是想让学习者不以偏概全,过于
迷信某位法学家的观点,我认为应该欣赏的是他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他的深度和广度,他
是如何推动法律前进的,而不是把他的观点全盘接受,奉为金科玉律。探询法律走过的路
径,理解学科的发展之路。
教材指定应该是专业中的最经典教材,而不是本校教授的新作。比如国际法就应当加入指
定《奥本海国际法》,这是国际法的开山之作,连这都不知道,还学什么!

四、    考试评卷标准:照搬原话者零分。

对于热点评论问题的评分标准:
第一等,观点新颖,自圆其说,满分。(创新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第二等,学界通说,及格。(博采众长型,愿意倾听别人的见解)
第三等:学者的一家之言,或正在流行的说法,照搬原话者零分。(收音机型,只进不出
,没有学术前途)
其他类型的题目尚未找到合适标准。

五、复试办法
文科的学生写不出论文,这是很可悲的事,不要问你这个学者的观点你知道吗,那个学者
的观点你有没有听说,现有的可以知道的东西你都丢给他,让他去研究,自己去读,然后
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者出现问题让他去解决,很多理论的问题都是因为实践的需要
而产生的,研究生总是去背诵老师的观点,哪里是什么研究生,一直这么背下去,永远都
没有结果,永远的高分低能!
我们总是重视知识,却没有把创新放在首位,一定要等到博士的时候才要创新,才要讲论
文,我想这是多漫长的时间啊,等到到了那个时候,你才明白你已经没有任何创新了,你
已经习惯了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所以复试就是写文章: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思路和你的见解。同样的题目,允许进入图书
馆查书,允许使用网络查找资料,在规定的一天时间内做文章。检验你独立成文的能力。
因为社会变化很快,出现问题你必须很快作出反映,例如非典这样的情况,如果发生,不
仅是教授级别的人才能发表看法,应该集合我们全部法学院的力量来讨论。这是任何一个
法学家应该具备的才能,不是他已经成为法学家时才有的能力,而是在研究生或者更早的
时候就应该有的基本技能。
所有的研究生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意识,在研究生期间,通过相互切磋,甚至是相互竞
赛,我想那将会是难以置信的成绩!

六、考试评价系统

我觉得也应该形成这样的制度,每次考试结束,每个法学院的考生的任务就是研究这次考
试,对它进行评价,说出自己观点,并且作为复试的加分项目或者作为考察的参考,毕竟
考试的质量只有进行测试的人最有发言权!
   并且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次考试的原则要求。

七、    研究生培养计划

每一个新入学的研究生都近乎一张白纸,是最值得珍惜的资源,他没有偏见,只有对法律
精神的体会,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对哪位权威的迷信,他作为自己而存在,在学习的过程
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老师的任务是告诉他法律界对这个问题所有的看法,而不是自己
的一家之言,老师可以对他看待问题的方法、方式发表见解,但是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
给他。
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给学生以指导,让他攀登高峰,把他送到学科的最前沿,告诉他方法
,让他去学习,而不是一个一个的教,告诉他知识,每一个老师应该是一个图书馆,一个
资料库,告诉学生问题相关知识的全貌是怎么样的。
研究生所有的课堂都应该是这样: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跑题,大部分的时间是
在倾听学生的看法和提问,学生在这个时间内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回答问题,最后老师总
结,并给出下一节课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资料的来源,如果是一个争议问题则要告诉学生
有哪些学者曾经提出过看法。就象布置一个学术会议,通知学生哪些学者会来,并且学生
自己也要到场。
研究生的课本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编写,在课堂上完成。通过课本把课堂内容记录下来
,由最积极的学生来篆写,体例可以是这样:内容,参考资料来源(只列名称),每个同
学的发言,用最简单的话表述出来,老师的点评。这样每传一界学生就加入新的活页,课
本是不属于自己的,这样既节省了纸张也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让后来的同学了解到以前的
同学是怎样学习的。这就是有特色有创新精神的教材!
八、尾声

我觉得法学读得越高应该越快乐,在本科的时候你的思考影响自己,研究生影响学术界,
博士应该影响社会,导师影响历史。
学习法律让我们更了解社会,了解人,更能洞察事物变迁,有这么多人学习法律真是法学
界的幸事!如果每个人都能领悟法律的精神,把它渗透到自己的生活,影响身边的人,那
中国法律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法学院不多,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好他,把她作为传播法律精神的殿堂,而现在多数是庙
堂,高不可攀,处处在树权威,争门槛。我觉得法学院,面向社会应该宣扬的是法律的精
髓、精神,应该是宪法!而最新的观点应该向有法律基础的专业学生、教授宣传,因为新
的观点是会变的,他们有辨别力。
我不会在参加研究生考试了,但是我希望我的这些粗浅的看法能使身后的人受益!我希望
以后所有的考生都有担心,不是对导师知之甚少,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名校毕业,是否对考
试信息出题老师有足够的了解,而是担心自己对这个学科本身掌握得够不够,对法律本身
了解不深,每个人都专著于读书本身,不管你身处何处都有希望,因为机会平等,这就是
我想说的“法学面前人人平等”!



————
谨以此文献给我挚爱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怀念在武大只身漂泊考研的日子,怀念在老图自
习时的心情,怀念曾经度过的每个紧张、辛苦、快乐的读书时光。
大学我读了六年,备战考研花去了四年,三次经历惊心动魄的考研,从北大到武大,到此
,这篇文章是一个总结,也是我读书后的心得,这六年中,我从未有过花前月下的日子,
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我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我感悟到从未有过的东西,成功
、失败、痛苦、快乐,发现新知,结识知己,感受亲情,体味生命的意义。我一直向前冲
,从未回过头,所有的一切此时此刻都变得让我思绪万千,但我不后悔。年轻,没有失败

朋友,你还在考研吗?想想自己如何成功吧!祝你成功,达成心愿!
春天来了,樱花快要开了吧?
(zz)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数字5和50哪个大?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