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 话题

2010年岭南学院/港澳所/国际商学院——关于宏微观经济学复习的一点小心得和小体会
查看(1755) 回复(0)
蜀山剑侠
  • 积分:42
  • 注册于:2010-08-02
发表于 2010-10-05 23:48
楼主
2010年岭南学院/港澳所/国际商学院——关于宏微观经济学复习的一点小心得和小体会
    简单地介绍一下本人的情况,我是2010年报考的岭南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考生(今年是二战,2009年曾经报考岭院金融专业,不过金融专业课差一分没进入复试),初试成绩377,后来调剂到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初试的宏微观经济学专业课113(实在不高,考试时有20分的题目实在放弃了),本来没有必要开这个帖子了,今年专业课高分太多了,论坛里也不乏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我今年见过的专业课高分也不少,其中还有126分的,是个和我总分相同的一起考数量的女生,后来调剂到浙江省某所大学了。有点为她惋惜。在此,主要是鉴于09年备考金融专业课的惨痛和后来经济学复习长达半年的认真细致,能够分享的心得确也不少,也曾经得到论坛里一位晨雾师兄的帮助,相信很多人应该读过他去年132分的专业课复习经验贴。所以在此谈得更多的还是个人体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希望能对后来报考中大复习经济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首先是初试微观经济学的复习。
    中大初试指定的微观教材有两本,一本是美国经济学家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另一本是中大岭院老师王则柯和他带的博士生欧瑞秋合著的《图解微观经济学》。之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是否要好好看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先。我一向的答复是完全不用。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许多人会把高鸿业的书神圣化和妖魔化。我可以不负责任地说中国大学经济学
教育的落后,高老师可以说是功劳不小。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吧,可惜绝大多数大学(包括大部分的重点985和211高校)经济类本科还在用此老的教材。更有甚者,不少知名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指定教材竟然的是高老的此教材,武大就是的吧。武大自从四校合并后,似乎一直在堕落,也不知道邹恒甫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究竟改了些什么,一个邹恒甫恐怕是救不了武大的没落了(邹在其他高校搞得教学改革也是有谈有赞,很佩服他的执着),他没有再去淌光华张某某那趟浑水,也是明智之举。华科同样是四校合并出来的,经济学本来不是它的强项(除了数量),近年来变聪明了好多,也知道把初试指定参考书从高老师的换成范里安和曼昆的了。首先不说国外久远的经典教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了。近一点的初级经济学经典教材也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吧,为什么我们不用。中级也有平的克的微观经济学吧,远胜高老师的那本微观许多。很多专家学者说,美国的经济学教材都是研究美国经济的,不适合中国现实情况,完全就是瞎扯淡,老邓搞的这一套哪样不是学习人家美国的。中国就是学欧美学日本学得太少了,才一直这么落后。落后了还不愿意虚心学习。好了,闲话不多说,我把这两本指定的微观教材帮同学们好好分析一下,仅供参考。
    范里安的《现代观点》:
    第一章:本章不是重点,但作为全书的卷首,还是要认真看一下,不习惯外国教材口味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有点枯燥,不要紧,精彩的在后面章节。
    第二章:重点是预算线的变化,以及关于税收 补贴和配给的概念,本章有个很重要的例子:食品券计划;
    第三章:掌握几个偏好的实例,重点是良好性状偏好;
    第四章:掌握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关键是图形和函数公式;
    第五章:这一章很有意思。重点是各个偏好的消费者需求的最优选择以及图解;
    第六章:这一章所有内容都是重点。重重点是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以及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理解了没用,要很熟练地画出各种偏好实例的收入提供曲线;其中柯布道格拉斯偏好和拟线性偏好的图解很有意思。这章有一个离散商品关于保留价格的数学证明。
    第七章:重点章节,也是难点。重点是显示偏好弱公理和强公理。要仔细理解书上关于两个公理检验的例子;指数也是难点,第一遍看有点陌生,不要紧,你以后会看很多遍的。本章有一个社会保险金指数化的例子,注意它的图解;
    第八章:绝对重点!!重点不是要你画出常规情况下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是两种效应方程公式的推导,以及各种情况下的斯勒茨基分解(图形);本章会出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计算题目,不难,可以把教材中的计算题例子多做几遍。本章难点是关于需求变动的符号和斯勒茨基方程变动率,不喜欢数学符号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有点吃力。石油退税和自愿实时报价的例子很经典!希克斯分解应该掌握。
    第九章:又是重点。掌握禀赋的变动和价格变动供给者或购买者的效用境况;掌握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和禀赋收入效应,以及其图解;劳动供给预算约束的数学推导及比较静态分析,要会用图形推导劳动供给曲线;本章的经典例子是加班与劳动供给。
    第十章: 本章整体来说不难。熟练跨时期选择的预算方程的推导;关于借款者和贷款者的比较静态分析(09年考过一题)。
    第十一章: 随便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第十二章: 重点期望风险函数以及各种风险偏好的特征。
    第十三章: 不是重点,了解一下。
    第十四章: 重点是不常变化和等价变化,及其图解;本章可能会出计算题,应该把教材的例题多做几遍,熟练过程,不难。
    第十五章: 掌握需求弹性的定义,以及弹性与收益的推导,边际收益的推导;本章有一个关于收入弹性的证明,熟悉。
    第十六章: 掌握税收的转嫁的图形推导,以及税收的额外损失;本章有个借贷市场的例子,了解一下,有点难理解。
    第十七章: 了解一下,不是重点。
    第十八章: 掌握边际产品 技术替代率的概念,以及与规模报酬三者的关系。10年考过一个选择题。
    第十九章: 掌握利润最大化的比较静态分析。会推导利润最大化的弱公理。
    第二十章: 会用图形和几何方法推导成本最小化条件,会推导成本最小化的弱公理。熟悉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区分,以及沉没成本的定义。
    第二十一章: 本章是重点。 熟练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等成本曲线的图形及其微妙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本章更是重点。熟悉逐步推导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要非常熟练生产者剩余的三种图解及各自含义(非常精彩),09年真题考过。
    第二十三章: 掌握长期和短期的税收的图解及其含义;零利润定理的含义;经济租金的含义以及与生产者剩余的联系;本章有一个经典的例子:石油双重定价。
    第二十四章: 垄断是微观里的重点。重点要掌握以下几个图解:线性需求曲线下的垄断厂商,具有不变弹性需求的垄断厂商,线性需求和税收,垄断的额外损失,自然垄断。
    第二十五章: 了解三种价格歧视的含义,关于本章第三级价格歧视的计算题例题是重点,已经连续在真题中出现,不难。两部收费制的迪斯尼乐园的例子很有意思,仔细揣摩。
    第二十六章: 本章有点难,重在理解。关于最低工资在竞争性市场和买方垄断市场的例子出现在10年的真题中,复习时要掌握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的方程和图形推导。
    第二十七章: 寡头垄断也是微观中的重点。要很熟练价格领导,产量领导,古诺模型,伯特兰,串谋等五种模型的公式和图形推导。本章常考计算题,要加强训练。不妨参考图解354面的一个综合计算题。
    第二十八章: 博弈论是微观里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章还不算太难理解,10年考了一道博弈论的题目,不算很难,但我放弃了,事后很后悔。关键是要理解纳什均衡,还应该找些题目训练一下,光看书作用不大。
    第二十九章: 博弈论的应用应该是难点,这一章更加难!08年考了最有反应曲线,这个不算太难。关键是后面博弈论中的4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及各种策略的互动过程。思维好的同学可以把这章多看几遍,如果你真正理解掌握了,考试时有很大优势。当然,估计真正考试的题型不会很难,你考的是中大,不是北大。本章有可能考选择题。
    第三十章: 本章是重点,同样是难点。真正掌握埃奇沃斯盒,会用来研究两个消费者盒两种商品情况下的一般均衡情况,即能清晰地画出帕累托集和契约曲线。帕累托效率是微观的核心,本章还设计到了瓦尔拉斯法则,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这些概念要加强理解,虽然真正考试不会让你去证明,但有必要理解其中含义。
    第三十一章: 承接上一章。本章同样是重点,难点。要理解生产盒消费的均衡及其埃奇沃斯方框图。真正理解为什么帕累托有效率下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第三十二章: 我个人觉得这一章比较难,这里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阿罗不可能定理,只能去理解了。
    第三十三章: 本章很难。外部效应是微观里的很热门的课题,其实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现在中国的改革基本上就是产权和契约的改革。但是中大的微观经济学考试一般以画图和计算为主,所以本章考大题的可能性很小,应该以选择题为主。重点还是应该理解诸如正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和公共悲剧等概念。
    第三十四章: 不是重点,了解一下。
    第三十五章: 本章比较难,可能会考公共物品的计算题。关于搭便车的图解要掌握。
第三十六章: 同样是微观里比较热门的话题,但是考试以选择题为主。要真正理解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概念。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学习数学和经济学科班出身的同学比较有利。
   图解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在熟悉了《现代观点》后的情况下再来看此书,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是岭院老师自己写的,所以不存在翻译不通的感觉。这本书前些年考察较多,估计和王则柯老师没有退休有关(那几年明显应该是他带的博士在出题目),这两年考察很少了。但我的观点是,这本书事实上比《现代观点》更加重要。这本书不是很难,许多内容也大体和范书上一致,但认真复习该书应该可以察觉到这本书内容实际上比范书要更加追求精深。在此我有以下几个复习建议:
    1.本书除了最后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几乎每章都是重点,重点。一定要重视本书的每一个图,平时复习的时候不应该简单把图形浏览两遍即跳过去。而应该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在看本书(包括范书)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准备好白纸铅笔直尺,每个图都要亲手动手画出来,因为你理解了并不能代表你就可以把这个图画得很精准。最后要做到即使不用看课本,也能凭自己的感觉迅速在草稿纸上把各个图形画出来。如果你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每年微观里二三十分的画图题基本上就是送给你的。
    2.本书中要大量的例子和引申问题,每个例子都要仔细揣摩,每个问题都要认真考虑。一般来说,每个例子都是结合图形来考察的,所以这些图形更加重要。不排除会直接把书中的例子作为考题来进行考察。引申问题一般都不是很难,带有模仿性质,最好可以在书中空白出写出自己的理解。另外,本书中的计算题一个都不能放过,要多做几遍,熟练为止。
3.如果你认真看完本书后,细心的你会发现图解中与范书中的一些不同。不错,这些不同之处实际上来自于另外一本书,后面我将会说明。而这些范书中并没有包含的内容理所当然是重点,一定要更加重视。
4.本书的最后一节由王则柯老师亲自编写,十分精彩。
   简单谈一下2010年真题微观部分的题目。今年的微观题目比09年要难。09年的微观我可以做到70分(满分75)左右,一点都不吹牛的。10年真题的选择题明显比09年要难,我至少有两三个都不能确定答案,最后竟然胡乱猜了两个。09年微观的大题也很简单,基本上都是指定的两本书上的知识点,一点都没有超出书中范围。10年就不同了,虽然没有明显偏离两本指定参考书,但很明显,10年的微观至少有3个大题都来自于赫舒拉发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赫舒拉发是张五常先生在美国加州大学读博时的老师,前几年刚刚去世。这本书09年才有中译本,就是大卫的学生张五常亲自作的序。这本书我准备复试的时候随便翻了一下,没有仔细看。此书接近中级难度,书中有大量的实例。另外,王则柯编图解微观时,参考了两本书,一本是范的现代观点,另一本就是此书。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10年的题目会出自本书吧(事实上10年微观部分有好几道选择题也是出自该书)。这样说起来,中大出题的老师还是蛮阴险了(宏观更加阴险),这本书里有大量的经典习题,部分习题难度比较大,如果11年出题还是参考这本书或书中的课后习题(当然题目不会超出初试两本书的内容太多),对于部分同学来说,还是会有一定负面影响。
   我个人也不是很建议同学们把这本书当作第三本指定教材一样来认真复习,机会成本比较大,一本新参考书是很容易影响心情的。毕竟从今后的趋势来看,专业课很难再考出130+的分数了,大部分认真准备的同学(包括跨专业),专业课考到110+,难度也不是特别大。考岭院,110+的分数足够了。我个人的感觉,专业课想拉别人十来分还是挺难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数学很英语上。
   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数学和英语很好,你不妨再认真复习赫舒拉发的这本书。另外,很多同学关心微观练习题的选择,我只推荐一本,石化出版社金圣才主编的《现代观点笔记和详解》。尹伯成的绿皮习题不用去做了,和中大考试的题目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其次是宏观经济学的复习
   今年的宏观比去年稍难。之前我一直认为偶数年不会考名词解释,但10年就偏偏出了四个名词解释。幸亏其中三个都简单(基本上都是前几年真题里考过的原题),只有一个供给学派经济学,这个是多书上的,我印象不深了,随便糊弄了几句。关键还是大题。虽然我事前推测偶数年会考一两个宏观经济和现实问题,但出乎意料的是,10年竟然考了四个开放的宏观经济问题。当时怀疑是不是在考金融联考(09年的阴影仍在)。其中有一个题,是关于GDP的收入法,这个概念高的书中讲到过(看样子高书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偏偏我记不清了。这个题基本上是空白。算起微观的那道博弈论,我经济学有20分的题目是空的,惭愧了。可见我复习过程中投机取巧成分也较大。这四个题目不能说难,尤其是对一些本科学经济的同学来说。中大初试指定的参考书有两本,一本是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另一本是岭院徐现祥老师的图解宏观,10年首次作为初试指定参考教材。两本书都有错误,多的那本翻译得尤其烂。我看了两遍之后基本上再也无法忍受多的那本书了,后来一直在看图解宏观。多的书还是有点难度的,结构和知识点都很散乱,第一次看估计有点小痛苦。徐现祥这本图解宏观深入浅出,写得不错,部分模型用到了数学。我看了三遍。可惜10年不是徐现祥出题(09年是他出的题目),图解宏观上一道都没有考到。考完之后非常郁闷,感觉徐现祥老师太对不起我了。宏观的知识点很散,我总结了一些,把这些搞懂之后整个宏观的框架就清晰很多了:
   1.增长理论:增长核算方程的推导(包括人均产出增长核算),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图解的推导,内生增长模型及图解的推导,两部门模型,发展陷阱,贫困陷阱,经济增长政策及图解。
   2.四个总供给模型:古典版,凯恩斯版,新古典版,新凯恩斯版,以及这四个版本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图形推导);要会推导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推导总供给曲线(主要是四种假设下的公式推导)。
   3.要会用凯恩斯交叉图来推导IS曲线,用流动偏好理论来推导LM曲线,熟练掌握IS-LM模型。数学推导应该掌握。
   4.用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以及能熟练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掌握各种需求冲击,会运用IS-LM来分析大萧条的成因。
   5.宏观经济管理的3个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联系。主要要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特征和原因。掌握自然失业率模型,会用就职率和离职率来图解分析自然失业率。
   6.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两者各自的3种特例分析。关于货币存量和利率的普尔的分析(图解)AS-AD模型中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分析,即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7.各种时滞,泰勒规则,丁伯根模型,卢卡斯批判,巴罗李嘉图等价,菜单成本,RBC理论。恶性通货膨胀。
   8.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一个简单模型,这个模型有点难度,用到了一点计量知识。关键是数学模型的推导,图形的推导,还有两本教材中的例子,都要熟练掌握。规则与相机抉择,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动态不一致。要会用数学公式来推导动态不一致模型,与规则的异同,以及动态不一致的图解与解决方案,重重点,11年极有可能出大题。
   9.货币的发行以及平方根公式,这里涉及到一些货币银行学的知识,要预防考货币乘数和通货比率的计算题目。
   10.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个人感觉中大现在的题目越来越涉及到国际金融方面的理论了,比如一些国内和国际上的一些金融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内外均衡问题,金融危机问题,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即国内通货膨胀和失业的问题。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定要掌握。要注意区分固定汇率下和浮动汇率下,资本完全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几种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的问题,不光是要理解,更重要的善于用图形分析。关于汇率的国际调整和相互依存问题是宏观中的难点,要多看教材。跨专业的同学可以借本国际金融方面的书籍翻一下。我这里推荐一本书,姜波克和杨长江主编的国际金融学,高教出版社。不要用姜波克复旦的那本国际金融,也不要用中大岭院金融和世经专业指定的钱老的那本国际金融。这是我第一年复习金融联考时比较同类教材发现的。
   11.宏观的复习光看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今年中大考了四个宏观论述题,不知道11年是什么样的趋势。但是有时间关注一下宏观经济热点是正确的,这里可以重点看一些财经报纸,主要看那种宏观经济评述的报道,可以做一下笔记,到时候考试时也不用怕没有话说。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因为在最后复习阶段,很难抽出时间来看很多报纸,所以需要平时的积累了。
   12.名词解释:重点参考历年真题中的名词解释。其中一些国际金融的名词,认真准备考试时必有惊喜。
   宏观经济学考察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各章知识点非常散乱,上面12点建议只是自己的一点复习心得,全当抛砖引玉吧。如果能熟练掌握以上归纳出来的知识点,再加上自己平时的宏观积累,相信对于准备宏观的考试应该不会那么艰难了。
最后总结一下专业课复习的疑问:
   1.关于教材:就是招生简章上指定的四本书。图解宏观是10年刚指定的,不过10年没怎么考察,11年重点关注。
   2.关于复习资料:范里安的微观和多恩布什的宏观都有中国石化出版社,金圣才主编的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这两本书。不少同学复习宏观的时候,都不看多恩布什的教材,只看金的那本笔记详解,我个人认为应该还是建立在对多的教材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再来看金的书为好。论坛里不少同学推荐尹伯成的习题集,即绿皮书,我认为是完全是没有必要了,绿皮书完全就是搞的题海战术,用来应付初试是高鸿业的指定教材的考试,效果十分明显,前些年这几本书很流行,包括我以前复习金融联考的时候。中大经济学无须做尹伯成的绿皮书,不是靠题海战术就可以获取高分的,重点还是应该把指定教材多做几遍。另外,多恩布什书后面的习题可以抽着做,有些题目不必深究。最有价值的辅导书还是教材,以及历年的真题。真题只用做04-10年的题目就可以了。04年以前的真题参考价值不大。
   3.关于辅导班:我个人建议不用在网上去报什么中大经济学的辅导班了,完全没有必要。如果这点自学能力也没有的话,建议还是不要报考中大了。辅导班基本上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作为一个考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过于急功近利,相信自己,多看书,多做笔记。
   4.关于联系导师:中大和其他学校不同,譬如岭院,导师都是开学后才确定的。准备初试的时候,联系导师的作用不大。至于复试,我觉得也不需要去联系导师。因为中大的导师根本不管招生的事,不是说导师欣赏你,你就会被录取。当然,很硬的关系除外。还有,据我所知,岭院还是有后门可以走的,只要在中国,总少不了这些。
   5.关于专业课笔记:说实话,我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做了三本笔记,微观两本,宏观一本。所以四本教材和近几年真题的重要知识点我全部都整理出来了,而且大部分知识点都把图形画出来了。当时很自信认为专业课铁定过120,可惜最后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西经的有个朋友看过我的笔记,当时开玩笑说,这些笔记可以拿去卖几百元钱了。我当然不会用来赚各位同学的钱,否则我也不会花时间写这篇帖子了。本来想赠送笔记,但是今年我没有朋友或熟人报考中大经济的。后来想想,同学们自己努力做出来的笔记肯定比简单看我的笔记,印象更加深刻。
   6.关于其他参考书:我只推荐两本。在帖子前面已经说了。其中一本是微观的教材,也即赫舒拉发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09年刚出来的中译本。另外一本是宏观,也即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这两本书难度都接近中级,可能比指定教材要深。当然,不看也无大碍。
   7.关于复试:岭南学院的复试比较难,高分被刷的比例也很高。港澳所复试还比较轻松,第一志愿和高分的同学几乎不会被刷。国商10年第一年招生,后来只招了一个第一志愿的同学(只有一个同学上线),其他都是从岭院调剂过去的,以后具体情况不详。对于某些单纯想有个中大经济学研究生文凭的同学(该学院在珠海,本学院没有老师,都是岭院的导师,几乎没有学术气氛),11年建议重点关注国际商学院,录取比例非常高,只要上线被录取可能性极大,而且肯定是公费。另外,每年很多同学报考岭院的西经和数量两个专业,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是数学或者理工出身,就不要报这两个专业了,其实,这两个专业的导师偏向是很明显的。我怀疑这些导师只喜欢岭南学院自己的本科生和中大数计院的学生。岭院的导师喜爱本科生甚于研究生,似乎好学校都是这样的。至于本科学校,我觉得区别不是太大,岭院似乎很少有本科学校或往届生歧视,这一点上,中大的确比同等级别的高校公平许多。
   我的基础不能说好,本科学校也很一般,本科所学专业是文科类专业,去年7月底开始复习经济学,每天大概五个小时。第二年考很重视专业课,反而把数学和英语丢了。最后数学和英语都没考好。尤其是数学。考前最放心的就是数学了,信心满满可以过140,结果连130都没达到。高数的几个大题几乎都算错了。考中大岭院的同学11年一定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数学和英语上,以后英语也许会越来越难,但我相信明年广东英语阅卷不会再放洪水了。我一向认为,只有把数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学好专业课(不必苟同)。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祝11年的各位考生好远,明年中大见!
(zz)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美国的货币名称是什么?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