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址:http://www.dlut.edu.cn/dutn/yuanxi/jxhg/
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以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存浩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彭孝军教授。
实验室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染料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环境友好精细化工技术、高新技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研究。1995-1998年,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27项,实到研究经费1100多万元。通过鉴定11项,其中国际首创或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首创或国内先进水平8项。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9项。获各级科技奖励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经初步检索,被SCI收录16篇、EI收录18篇。出版专著8部。
实验室具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科技人员队伍,其中博导9人,教授12人。中青年科研人员占70%
。设有第一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实验室依托于化工一级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化工科学与工业化学博士后流动站。1995-1998年已培养出博士后4名、博士25名、硕士92名。
作为我国精细化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HPLC-CE-MS联用仪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20多台套。先后与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年内共邀请国外学者来室讲学19人次,外派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18人次。
实验室已成为我国精细化工领域基础性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工率已达到55-65%,而我国仅为40%。因此,我国"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把加快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作为化学工业三大重点之一,"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1.新型染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目前染料工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纺织品生产的要求,每年需大量进口高档染料。因此,实验室将新型染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作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目标:重点研究新型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应用性能间的关系,设计一批性能优异、无毒、无公害的新染料结构,包括新型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高分子染料等;研究染料与纤维间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研究染料在天然纤维、新型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中的应用科学。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合成与应用研究
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改变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落后状况。
研究目标:重点开展工业表面活性剂(如扩散剂、分散剂、石油破乳剂、油田三次采油驱油剂、纺织染整助剂)和从天然产物(如糖类、油脂、氨基酸肽类)中制得的无毒表面活性剂等方面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染料、石油及轻纺等领域中的复配增效作用。
3.环境友好精细化工新技术研究
我国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存在着严重的拼资源,拼消耗,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现象。因此,研究精细化学品合成新技术、新工艺,对于提高我国精细化工发展水平、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重点研究节能降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合成新工艺;研究催化加氢还原、催化氧化、三氧化硫磺化、相转移催化、络合催化等新技术及其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精细化工三废治理新技术及废弃物环境风险评价。
4.高新技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的研究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专用化学品,特别是新材料和生物化学品在化工产品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这些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学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水平。
研究目标:侧重研究彩色液晶显示材料、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生物分析标示用染料、有机发光材料、生物精细化学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