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昨天,我刚刚向学校递交课程开设申请,在下学期和下下学期,我们将为这个班开设职务犯罪侦查技能、职务犯罪侦查实务等课程,这都是人民大学法学院从未开设过的课程。”11月2日,“反贪硕士班”校方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教授李学军介绍。
2010年秋季学期,一个新的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引起国内法学界的关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培养的国内首个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班正式开始招生授课。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罪名有54个,其中涉及到贪污贿赂的罪名有12个,但是每年的贪污贿赂案件却在职务侦查犯罪案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外界把“职务犯罪侦查硕士班”形象地称为“反贪硕士班”。
为什么要设置“反贪硕士班”?课堂上要讲授哪些内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如何?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反贪硕士班”。
首届30人
专业背景各不相同
谈及“反贪硕士班”的开办初衷,发起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何家弘说:“我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挂职两年任检察厅副厅长期间,深刻感受到在职务犯罪侦查方面缺少理论与技能兼具的专业人才,以及缺少一个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完整的培养人才的模式。若能结合国家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与司法实践密切关联的优势,再依托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将有助于增进学者与法官、检察官学术交流,提升法官、检察官的国际化水平。”
何家弘的想法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的大力支持。2010年5月26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合作备忘录。
记者了解到,“反贪硕士班”的30名新生由24名法律硕士生和6名法学硕士生组成,24名法律硕士都是通过参加“非法学法律硕士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法律硕士,均不是法学专业背景;6名法学硕士则都是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的法学硕士研究生。24名法律硕士生的本科专业背景各不相同,有计算机、化工、机械、金融、财会、统计和国际关系等。该班负责人介绍,这样选拔有助于日后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学校面试时重点考察和观察的部分。
双导师制
实习期带学生办案
“办案当中讯问犯罪嫌疑人要像情侣谈恋爱一样,线索是谈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 “那犯罪嫌疑人拒不开口怎么办?”“怎么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还有所隐瞒?”
10月22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检查会委员、中国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柴学友,就“职务犯罪侦查逻辑”专题给“反贪硕士”们做了一堂生动的讲座,学生们提问踊跃。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的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反贪硕士”们增加了检察学、职务犯罪侦查学、职务犯罪侦查证据学、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职务犯罪侦查技能等有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方面的课程,并聘请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的兼职教授来指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实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还打算建立模拟实验室,提高学生“办案”能力。
每名学生配有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务导师,这是职务犯罪侦查硕士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已选派8位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检察官学院反贪反渎领域的8位“干将”出任该班的兼职教授。
从一年级开始,“反贪硕士”们便开始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可与校方导师探讨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检方导师学习实务。而且,在实习期间,学生由校方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各自的实务导师还会带领学生参与办案,旨在帮助同学们在校期间掌握初步的办案方法和技巧。
毕业去向
检察机关优先录用
一项新鲜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引发各种声音。对于“反贪硕士班”的开设,鼓掌的认为培养“反贪硕士”有助于反贪事业,泼冷水的认为“反贪硕士”徒增热闹,无益于反贪工作。
对此,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研究生项目校方总管李学军教授说:“职务犯罪侦查班得到如此广泛关注,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是我们教学方式的一次改革。鼓励的声音是支持我们的工作,质疑的声音更能促使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最好的教学服务。当他们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加强我国高层次职务犯罪侦查队伍建设。”
在开班仪式上,何家弘教授与学生们约法三章:一不许给老师送礼;二不许请老师吃饭。如果外出吃饭,由老师结账;三是要求学生做校园内行为规范的楷模,并建议学生在校内佩戴“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班”徽章明示身份。
据了解,“反贪硕士班”学生毕业后,在通过国家和检察机关的各项考试、考核的基础上,将由检察机关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录用。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