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说到学硕和专硕,小编认为比较明显的区别如下:
▶专硕:学制2年(现在好多都是2.5年,即12月左右毕业的样子)。偏实践,国家扩招而设的,考试难度较简单(数学二、英语二),奖学金较学硕难拿,双证(注明专业学位)。
▶学硕:学制3年。偏研究,传统研究生形式,考试难度较困难,奖学金相对容易,双证读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
▶再来看看专家是如何分析:
专硕是从2009年开始进行学制改革之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学生的关注度也是从最近这几年逐渐升温。大家肯定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同一个学科里边,打比方心理学,它就有心理学的学术硕士和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硕士,那学生就会选择我到底考哪个,都是属于一个大学科,可能将来干的工作也都差不多类似。
我认为,专硕和学硕存在争议一个根本性的原因首先是大家对专硕并不够了解,比方说关于专硕还有很多的误解,关于专硕的什么培养质量不高啊,是不是就是花钱买文凭啊。其实现在专硕已经拿双证了,这个大家要知道是学位证和学历证,跟我们以前知道的专业学位十月联考那个是有区别的。
那么学硕、专硕到底孰轻孰重,或者该选择哪个,我认为得分专业,有些专业是侧重于搞理论的,比方你是搞历史的,我认为当然这种专业学术的东西肯定很重要。再比方说你有志于去做一个科研工作者,你是学工科的、学理学的,这种学生的话,你就应该以学术的方向为主。
但是如果你读研的目的很现实、很功利,你就是说我也不去搞什么学术,因为这个社会其实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同学去搞学术,更多的社会岗位的需求是要求大家能够去从事一些更具体的工作,很多学历就是敲门砖,我们不敢说研究生就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更强,大家在职场上都见过。
那我认为研究生他的优势可能在哪里呢?就是在你一开始求职的时候,你会发现,研究生的学历还是比本科生的学历是更厚重的敲门砖,能够帮你去敲开一个层次更高、平台更好、发展空间更不错,或者说待遇更不错的这么一些地方。你看现在什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包括一些稍微好一点科研的单位,包括外企、国企,甚至好一点的民企,你会发现还是挺看重学历的。
所以如果一个同学他本身读研的目的就是比较功利的,那我认为选择一些短平快的专业硕士也未尝不可,短平快就是学制短,一般人家用三年你用两年,你早一年就不一样了,有时候一步晚就步步晚。
第二个呢,它可能考起来更简单一些,比较适合一些可能要跨专业的学生,如果人家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学术型的专业,对于本科之前的这个学习的经历就要求非常的高,你很难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备考就考上,有可能你再怎么认真,都补不起来的。所以它适合一些同学,比方说我跨专业,我想有更高的效率。因此我认为,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学硕和专硕是有差异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目标定了,策略上是有差异的,策略上,打比方讲,有些学科就有短板,但是通过这个,你选择专硕和学硕可以把这个问题就回避了,那就很不错了。
打比方说像经济学这个大的学科里边,它就有专硕和学硕之分,我们讲的传统的金融学的就叫金融学的学术硕士,还有个叫金融硕士,金融硕士就差一个字,但是金融硕士是专业硕士,金融学硕士是学术硕士,它考的科目差异很大。
你比如金融学的学术硕士在很多学校,它的第三门课,就是业务课一基本上考数学,但是在有的学校的金融硕士的业务课一,就是科目三,它叫金融类年考综合。考的不一样,那有的同学数学就差一点,底子弱一点,尤其是跨专业的学生,那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去跟人拼学术的金融学,你就不捡便宜,就吃亏嘛。那如果是考金融专硕那你可能就相对来说划得来一些。
这种情况还出现在比方说像会计硕士,会计硕士MPAcc,和那个传统的会计学硕士就有差异,会计学硕士它的专业课是各个学自己出题,差异就很大,然后呢,会计硕士呢,两门课都是参加联考,参加统考,一个英语二,一个管理的两课综合。那我当然认为参加统考的同学好,就是他可以突破信息瓶颈嘛,中国这么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信息也有很强的、很大的鸿沟,真的。
如果一个同学他压根就对他要考的学校的命题方式不了解,那如果你考的是国家统考的学科,那你当然更有优势一些。所以我认为,适合选择学硕还是选择专硕,还有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你也得考虑一些其他综合的一些因素,学费和招生的比例,竞争的情况,那专硕现在扩招,不管是人数还是比例它都在扩,学硕在缩招,那如果说等量的人去考这两个东西,那你能感觉出来可能学硕相对会更难一些,专硕可能会更简单一些。所以,成功率上来讲,我觉得专硕还是会更高一点点。
但是不是绝对的,也分专业,你比如像金融专硕、会计专硕,这已经相当火了。老早以前就有一个专业叫法律硕士,那个就是一个专业硕士嘛,它已经火了很多年了。所以,就看学生有没有能够更好地去把控自己的一个成功率。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