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一、是非题:
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2,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3,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必要劳动时间。
5,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
7,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农产品的价格同样取决于社会平均条件所决定的生产价格。
8,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就是同一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0,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代大企业的规模存在着极限。
11,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13,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是一种不成熟的全民所有制,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集体所有制的因素。
14,社会分工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15,任何社会化的大生产,都要求把社会劳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生产各部门去。
16,治理通货膨胀,调节货币流通,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社会总和总需求的平衡。
17,按劳力分配是社会主义国民收的分配原则。
18,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社会主义客观的经营目标。
19,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0,我国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二、选择题
(一)单选
1,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
①抽象劳动②具体劳动 ③剩余劳动④社会必要劳动
2,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①c+v②c+m③v+m④c+v+m
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③预付总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④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4,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
①价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②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③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④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5,考察资本的周转方式时,棉纺织厂的棉花是:()
①不变资本
②固定资本
③流动资本
④既是流动资本又是不变资本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
①改革经济体制
②发展教育与科技
③发展生产力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7,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
①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
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③由内含型向外延型转变
④由质量型向数量型转变
8,要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就要:()
①把按劳分配制度作为唯一的分配方式
②把按劳分配制度下降到次要地位
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④把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结合起来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把全所有制发展为唯一的所有制
④把集体所有制发展为唯一所有制
10,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必须边转变,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1)实行政企结合(2)实行政企分开
(3)放弃计划管理(4)放弃宏观调控
(二)多选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①生产资本的构成
②平均利润率的大小
③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④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①I(c+v+)=I(c+△c)+Ⅱ(c+△c)
②Ⅰ(c+v+)=Ic+Ⅱc
③Ⅱ(c+v+)=I(c+△v+/x)+Ⅱ(v+△v+/x)
④I(v+△v+/x)=Ⅱ(c+△c)
3.在资本主义社会,能获得平均利润的资本家有:()
①产业资本家
②商业资本家
③借贷家资本家
④农业资本家
⑤银行资本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①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②国家对私人资本再生产的参与
③国有调节经济
④实行非国有化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指:()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③国有经济占主体,起主体地位和作用
④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
①责、权、利相结合
②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
③职工劳动所得同营动成果相联系
④国家对企业承担经济责任,盈亏由国家负责
7.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包括:()
①扩大再生产基金
②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③社会后备基金
④国家管理基金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素质具有以下内容:()
①具有生产和经营上的自主决策权
②有自我发展的动力
③有自我约束的自制力
④有自我决定与外商合资能力
9.现代企业制度中采用公司形式的企业组织机构是:()
①股东会
②董事会
③监事会
④研究会
10.社会企业增加利润的正当途径主要有:()
①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②降低成本
③提高商品销售价格
④增加非生产性的开支
|
|